大浪淘沙,不管过去有多辉煌,还是背后有多少大佬为其撑腰,买家不想选择,神仙也难救活!2025年国内汽车迎来电动化与自动化的双重叠加重压,让车企间的竞争优势愈加激烈。
有关数据显示,2025年 2月份小鹏汽车成为最大黑马以30453辆出货量蝉联销冠,理想汽车出货26263辆位居第二,零跑汽车以25287辆排名第三。
往底部瞧,岚图汽车与智己汽车被这类儿车企远远的抛开。
依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,智己汽车2月份的销售量仅为2762辆,与头部造车新权势小鹏差距拉开10倍有余,跌至造车新权势滩边,好像要出现被渴死的现象。
具体车型出货量来看,智己LS6的销售量最好,2月份出货新车1496辆,第二为智驾L6,这款车在2月份的出货量为1161辆。混的最惨车型莫过于智己LS7与智己L7,这两款车在2月份的出货量为165辆,30辆,甚至都没过百。
智己汽车成立于2020年,作为造车新权势新秀车企背后的股东为上汽集团、阿里巴巴集团和张江高科。其成立初期的欲望值就是对标特斯拉,彼时上海特斯拉工厂刚刚打造不久。
诊断销售量不好的汽车品牌,无外乎两种,一种是商品定位出现了问题,另外就是品牌形象受损紧急,买家持续投诉品质问题。
智己汽车就出现过用户集体维权事件且多次上演。
依据电动汽车用户网盟报道,2023年起因智己L7和LS7两款车型的降价幅度分别达到8万元和5万元,这一举措不只引发了老用户的强烈不满。
用户们发现,原本价值40万元的新车,因为厂商降价,致使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仅能卖到20万元,甚至更低。
这种巨大的贬值让用户们感到被“割韭菜”,特别是那些在2021年首批预约的天使轮用户,他们原本对智己汽车抱有非常高的期望,却在短期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用户们的核心诉求是期望智己汽车可以提供官方新车置换服务,或者给予肯定的现金补贴,以弥补因降价致使的二手车贬值损失。
然而,智己官方的回话却看上去有的“冷淡”。
据用户反映,智己方面表示“二手车保值率兜底不可能”,并以“国企体制内缘由”为由拒绝了用户的诉求。
新车上市不久便出现改款降价,其主因就是商品定位不明确,为了把商品值硬生生拉高价格,使用溢价紧急的定价方案。此后又经市场验证出现棘手问题,销售量拉胯,不能不向市场妥协,使用推新款来变相降价,背刺老用户,其后果也会紧急使品牌受损。
同时,本身商品品质经不起考验,也会使销售量不振。
在2025年3月15日国际买家权益日上,广州举办了第五届“问题汽车展会”,吸引了来自59个汽车品牌的1403宗投诉,涵盖合资、进口及自主品牌。其中,智己LS7的安全气囊问题就尤为引人关注。
一位山东临沂的智己LS7用户驱车1000多公里来到广州其缘由就是维权,揭秘其汽车在2024年4月29日发生碰撞时,主副安全气囊、侧气帘及座椅气囊均未弹出,致使其人身安全遭到紧急威胁。事故汽车左边车门紧急下垂,悬架断裂,但安全气囊系统却未能触发。用户觉得汽车存在水平问题,提出了退车及2万元经济损失补偿的诉求。
中车检专家剖析,气囊触发需满足撞击角度、硬质障碍物和重力减速度等条件,而该汽车的撞击状况符合触发条件,推断可能是传感器信号采集失败或实行器问题。
用户表示,商家和厂家在处置过程中态度强硬,甚至使用威胁方法拖延处置,有关录音已被保存。
无独有偶,在某汽车投诉网站显示,智己的投诉案例并不少,其中部分问题甚至影响到了正常驾驶。譬如 智己L7 用户推荐,汽车出现过动力丢失、补盲影像卡顿等问题,这类问题在高速驾驶中出现,会导致非常大的安全隐患。更扎心的是,智己的售后服务还不尽如人意,单就补盲影像卡顿的问题,到店修理三次却仍未解决。
商品定位不明确,变相加价背刺老用户;品质又不过硬,售后接连失信用户,这类问题叠加直接或间接性的使品牌受损,销售量紧急受阻。
现在智己汽车尚未公开披露过该企业的具体财报数据。
不过,从有关信息可以侧面获悉其面临的经营重压。
2024 年,上汽集团预计达成归母净收益为 15 亿元到 19 亿元,同比降低 87% 到 90%;扣非净收益 -41 亿元到 -60 亿元,同比降低 141% 到 160%,出现上市 27 年来历史最大亏损,智己汽车作为上汽集团旗下品牌,对其营业额有肯定影响。
2023 年智己全年销售 3.83 万台,未达到 4.5 万台的销售目的,2024 年总销售量为 6.55 万辆,仅完成了全年最低销售量目的的 55%。
2025 年 1 月销售量为 2800 辆,同比大幅下滑 44.01%,市场表现不太理想。
为了进步,智己汽车在 2024 年 12 月完成了 B1 轮股权筹资,整体 B 轮筹资共募筹资金 94 亿元。
面临资金困境,虽然智己汽车准时得到了输血,但销售量不振,没办法达到资金的自给自足,即便背后有大股东为其撑腰,更不是长久之计,终有一天会出现“眼见他起高楼,眼见他宴宾客,眼见他楼塌了”!